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性瘫痪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常规康复治疗组(21例)和常规康复加电刺激治疗组(24例),均采用小儿功能独立性评定(WeeFIM)量表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WeeFIM评分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瘫患儿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 电刺激小脑顶核;脑瘫;WeeFIM量表   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是儿童因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智力、言语等多种障碍,严重影响小儿的长生、发育、生活和接受正常教育的能力,是小儿致残的主要疾患之一,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近年来,我们在现代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小脑顶核(FNS)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1年12月~2005年5月来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4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小儿脑瘫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其中新生儿感染者17例,围产期窒息者12例,手术及外伤者16例;年龄最小者06岁,最大者6岁,平均年龄36岁。随机常规康复治疗组21例和常规康复加电刺激治疗组24例,二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评分值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脑瘫患儿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均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包括针灸、推拿按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以及语言矫治等方法,治疗组在上述方法治疗基础上加FNS,采用上海仁和医疗设备公司生产的脑循环功能治疗仪(CVFT-011M型),主电极安置于两侧乳突区,每次治疗30min,1次/d,20天为1疗程,治疗参数设置为:模式为4;频率181%~198%,强度72%~90%。3个疗程后进行评估,统计评估结果。   2 结果   2.1 评估标准 脑瘫患儿的综合评定采用小儿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量表[2]。该量表能综合评定患儿的运动、认知、言语和社会功能。   2.2 评估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WeeFIM评分值为(4127±1269),对照组WeeFIM评分值为(4093±1157),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 WeeFIM评分值分别为(8914±3492)、(6592±27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WeeFIM评定,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WeeFIM评分结果 (略)   3 讨论   脑瘫的主要病理损害大致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出血性病理损害可能是因为围产期脑血管较脆弱、神经发育不完善、脑血流调节能力较差所致;缺血性损害可能有脑血管软化、皮质萎缩或萎缩性脑叶硬化等。其后遗症的恢复缓慢,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具有重要意义。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是利用频率合成治疗电流刺激小脑顶核区,其作用机制大致有以下几种:(1)脑保护效应。脑保护区位于侧支血流的分水岭区,与感觉运动皮质的背侧部、梨状皮质的腹侧以及海马、背侧杏仁核的内侧部一致[3]。FNS能增加此区的局部脑血流(rCBF),改善微循环,并在刺激期间维持较高的水平,防止半暗区神经元的迟发性和继发性损害,且不增加局部代谢,从而改善脑损害[4]。(2)脑损伤后的运动障碍一方面与顶叶皮层及皮层下锥体纤维损伤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皮层下传导阻滞有关。FNS可明显增加大脑皮层,海马及下丘脑等部位含5-HT的神经元数量,使神经元5-HT的合成增多,兴奋性递质的增加,可改善运动传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5]。(3)脑组织坏死具有不可逆性,神经元不能再生,但其具有可塑性,脑组织代偿可通过功能代偿和结构修复两方面进行。FNS可使病灶周围神经元内生长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明显提高,提示该部位神经纤维的再生活跃,主要为残存的神经元突起发芽、生长、轴突延长,到达失支配部位,从而达到功能重建,种中、后期的神经纤维再生对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5]。(4)白细胞在脑损害中占有重要作用,它们通过阻断微血管、增加血液黏滞度、释放各种酶类、组织因子和其他毒性物质,对神经组织产生直接或间接损害。FNS可降低局部脑细胞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使白细胞浸润减轻,从而减轻脑损害[6]。   综上所述,FNS通过扩张脑血管,释放神经递质,修复神经元,白细胞流变学改善等可能机制,使rCBF增加,白细胞浸润减轻,坏死神经元数目减少,有利于损伤脑组织生理功能恢复,使症状减轻或消失,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FNS结合各种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ADL能力的改善,功能独立水平的提高等有重要的作用,是治疗脑瘫患儿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林庆小儿脑性瘫痪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7   2 缪鸿石,卓大宏,南登昆,等.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F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42-147.   3 Reis DJ,Bevger SB,Underwood MD,et al.Electrical stimuation of ce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reduces ischemic infarctionelicited by middle cerebral artery acclusion in rat.J cereb Blood Flow Metab,1991,11:810-818.   4 周洪语,沈建康,罗其中,等.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损害.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0,4(8):216-218.   5 董为伟.电刺激小脑顶核与中枢神经源性神经保护.中国工程科学,2001,3(11):32-38.   6 夏一鲁,罗勇,董为伟,等.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卒中大鼠的治疗作用与机制.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9,16(1):325.   作者单位: 436000 湖北鄂州,鄂州市中医院   (编辑:乔 晓) 【摘要】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45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常规康复治疗组(21例)和常规康复加电刺激治疗组(24例),均采用小儿功能独立性评定(WeeFIM)量表进行功能评定。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WeeFIM评分值比较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瘫患儿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 电刺激小脑顶核;脑瘫;WeeFIM量表 脑性瘫痪(CP)简称脑瘫,是儿童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智力、言语等多种障碍,严重影响小儿的长生、发育、生活和接受正常教育的能力,是小儿致残的主要疾患之一,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和负担。近年来,我们在现代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小脑顶核(FNS)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1年12月~2005年5月来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4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小儿脑瘫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其中新生儿感染者17例,围产期窒息者12例,手术及外伤者16例;年龄最小者06岁,最大者6岁,平均年龄36岁。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21例和常规康复加电刺激治疗组24例,二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评分值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脑瘫患儿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均接受综合康复治疗,包括针灸、推拿按摩、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以及语言矫治等方法,治疗组在上述方法治疗基础上加FNS,采用上海仁和医疗设备公司生产的脑循环功能治疗仪(CVFT-011M型),主电极安置于两侧乳突区,每次治疗30min,1次/d,20天为1个疗程,治疗参数设置为:模式为4;频率181%~198%,强度72%~90%。3个疗程后进行评估,统计评估结果。 2 结果 2.1 评估标准 脑瘫患儿的综合评定采用小儿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量表〔2〕。该量表能综合评定患儿的运动、认知、言语和社会功能。 2.2 评估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WeeFIM评分值为(4127±1269),对照组WeeFIM评分值为(4093±1157),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 WeeFIM评分值分别为(8914±3492)、(6592±276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WeeFIM评定,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WeeFIM评分结果 (略) 3 讨论 脑瘫的主要病理损害大致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种,出血性病理损害可能是因为围产期脑血管较脆弱、神经发育不完善、脑血流调节能力较差所致;缺血性损害可能有脑血管软化、皮质萎缩或萎缩性脑叶硬化等。其后遗症的恢复缓慢,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具有重要意义。 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是利用频率合成治疗电流刺激小脑顶核区,其作用机制大致有以下几种:(1)脑保护效应。脑保护区位于侧支血流的分水岭区,与感觉运动皮质的背侧部、梨状皮质的腹侧以及海马、背侧杏仁核的内侧部一致〔3〕。FNS能增加此区的局部脑血流(rCBF),改善微循环,并在刺激期间维持较高的水平,防止半暗区神经元的迟发性和继发性损害,且不增加局部代谢,从而改善脑损害〔4〕。(2)脑损伤后的运动障碍一方面与顶叶皮层及皮层下锥体纤维损伤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皮层下传导阻滞有关。FNS可明显增加大脑皮层,海马及下丘脑等部位含5-HT的神经元数量,使神经元5-HT的合成增多,兴奋性递质的增加,可改善运动传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5〕。(3)脑组织坏死具有不可逆性,神经元不能再生,但其具有可塑性,脑组织代偿可通过功能代偿和结构修复两方面进行。FNS可使病灶周围神经元内生长相关蛋白的mRNA表达明显提高,提示该部位神经纤维的再生活跃,主要为残存的神经元突起发芽、生长、轴突延长,到达失支配部位,从而达到功能重建,这种中、后期的神经纤维再生对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5〕。(4)白细胞在脑损害中占有重要作用,它们通过阻断微血管、增加血液黏滞度、释放各种酶类、组织因子和其他毒性物质,对神经组织产生直接或间接损害。FNS可降低局部脑细胞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使白细胞浸润减轻,从而减轻脑损害〔6〕。 综上所述,FNS通过扩张脑血管,释放神经递质,修复神经元,白细胞流变学改善等可能机制,使rCBF增加,白细胞浸润减轻,坏死神经元数目减少,有利于损伤脑组织生理功能恢复,使症状减轻或消失,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FNS结合各种康复治疗对脑瘫患儿ADL能力的改善,功能独立水平的提高等有重要的作用,是治疗脑瘫患儿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 林庆小儿脑性瘫痪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7 本报讯 全国优生优育协会脑损伤康复研究示范培训基地、第三军医大学新 桥医院儿科在国内首先将小脑电刺激作为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措施之一,通过三 年的临床应用表明,小脑电刺激对小儿脑瘫治疗有显著的疗效。   大量的研究和临床实验表明,脑瘫不是不治之症,如果能早期诊断、早期干 预、功能训练、综合治疗和全面康复,除极其严重者外,均可以治愈或正常化。   小脑电刺激是通过粘贴于体表的电极,将治疗电流无创伤导入小脑顶核区, 达到改善大脑供血,保护神经细胞,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目的。最开始该治疗仪 主要用于老年人的脑梗死、脑供血不足等脑血管疾病,效果显著。   新桥医院儿科将小脑电刺激用于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中。通过把59个脑瘫患儿 分成小脑电刺激组(采用小脑电刺激治疗、神经生理学疗法、康复中心训练)、 康复组(神经生理学疗法、康复中心训练)、对照组(30分钟神经生理学疗法、 在家康复训练)进行三个月的治疗发现,不同组脑瘫患儿疗效结果中,电刺激组 总有效率为95.0%,康复组为80.0%,对照组为57.89%。临床表明,小脑刺激可作 为脑瘫康复的较好的手段之一。   据该院儿科主任赵聪敏教授介绍,小脑电刺激和神经生理学疗育法是借助于 小儿脑神经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强这一特点,以正确的手法抑制异常的 姿势与运动模式,协助产生正常的反应,通过反复的刺激和训练使其逐步发展正 常的运动模式,是现代康复中治疗小儿脑瘫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李春梅) 小脑电刺激对脑性瘫痪儿童康复作用的初步评价 赵聪敏1,王燕2,刘立3,廖伟4,姚俐5,艾友平6,奚敏7,于若谷8 (1、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重庆400037;2、涪陵中心医院,重庆648000) 【摘要】 目的 观察电刺激小脑对脑性瘫痪(脑瘫)儿童的康复作用。 方法 小脑电刺激组:采用小脑电刺激治疗;神经生理学疗法(Bobath+Vojta)+康复中心训练;康复组:执行神经生理学疗法+康复中心训练;对照组仅由治疗师上午执行30min神经生理学疗法,其余时间指导家长在家康复。疗程均为3个月。 结果 小脑电刺激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 结论 小脑电刺激可作为脑瘫康复的较好手段之一。 【关键词】儿童;小脑电刺激;脑性瘫痪 【中图分类号】 R742.3 【文献标认码】 A 【文章编号】 1671-5926(200215-2208-02) Primary evaluation of effects on cerebellar stimulation for cerebral palsy ZHAO Cong-min .WANG Yan ,LIU Li ,et al .Xingqiao Hospital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3.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look at cerebellar stimulation (CS) reduces generalized cerebral predicament , Methods Group one in 20 cases of cerebral palsy (CP)children was treated with CS and therapeutics of neurophysiology with Bobath and Vojta processes and training for the function in the centre , Group two in 20 cases was treated with Bobath and Vojta processes and training for the function in the centre , Group three in 19 cases was treated with group two processes , but they left the center after thirty minutes . The work was being completed until three months, Results It had a significant in CCS and therapeutics of neurophysiology with Bobath and Vojta processes and training for the function in the centre. Conclusion We conclusion that it is likely that CS should be given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CP. 【Key words】 children ;cerebellar stimulation ; cerebral palsy 采用小脑电刺激(电刺激)并结合神经生理学疗法对脑性瘫痪(脑瘫)儿童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对两年来就诊的脑瘫并进行康复的患儿,按初诊的年龄随机分为3组:(1)小脑电刺激组(电刺激组)20例,月龄4~20(平均12.5)个月;其中痉挛型14例,手足徐动型3例,迟缓型2例,共济失调型1例;3例轻度,其余为轻度以上障碍。(2)康复组20例,月龄4.5~21(平均13.5)个月;其中痉挛型12例,手足徐动型4例,迟缓型3例,共济失调型1例;4例轻度,其余为轻度以上障碍。(3)对照组19例,月龄4.5~22(平均11)个月;其中痉挛型15例,手足徐动型2例,迟缓型2型,共济失调型1型;5例轻度,其余为轻度以上障碍。 1.2脑瘫的分型、分度和评价 根据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儿童脑性瘫痪中运动障碍的性质分型标准分型[1];依据马若飞等制定的疗效与评估标准分度与评价;其疗效评估标准为,显效:治疗前后病情进步一度(主要功能评分在12分以上),或各项总分进步之和达到20分以上。有效:主要运动功能评分6分以上,总分合计10分以上;1岁半以内婴儿评估时加分以抓握、站立、独立3项达到6分标准算9分,达到3分算6分;小于5~10分者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之和[2]。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 GMFM)[3]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进行评价并记分,为增加其敏感性并采用实际得分值。实际得分=检查功能区得分之和症检查功能区数;检查功能区得分=每一功能区得分之和症最大评分数x100。 1.3康复手段 (1)电刺激组:包括两部分方法联合应用:①小脑电刺激治疗,采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主电极放置于两耳背乳突处,2次/d,20min/次,疗程15d(间隔1周),连续3个月,②神经生理学疗法(Bobath+Vojta):由治疗师上下午各执行30min治疗,其余时间指导家长在康复中心训练。(2)康复组:采用神经生理学疗法+康复中心训练。(3)对照组:由治疗师上午执行30min治疗,其余时间指导家长在家康复训练。疗程均为3个月。 1.4统计学处理采用医用统计程序包SPLM软件做X2和t检验。 【结 果】 2.1治疗前后评价结果 不同组脑瘫患儿疗效结果中,刺激组总有效率为95.0%,康复组为80.0%,对照为57.89%,以电刺激组有效率最高,3组比较电刺激组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P<0.05)。见表1。依据GMFM评分结果,3组比较仍以综合组分值最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康复组分值也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1 不同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疗效结果 组别 n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电刺激组 20 14 5 1 95.00a 康复组 20 13 3 4 80.00b 对照组 19 6 5 8 57.89c 注:a与b、c比较,p<0.01;b与c比较,p<0.01 表2 不同组脑瘫患儿治疗前后GMFM评分结果比较(X+s ) 电刺激组(n=20) 康复组(n=20) 对照组(n=19) 治疗前 18.69±4.45 17.55±4.22 17.91±5.41 治疗后 26.73±4.72a 22.67±3.55b 19.05±4.45c 注:a与b、c比较,p<0.01;b与c比较,p<0.05 【讨 论】 脑瘫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经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癫痫及视听觉、言语等障碍,导致多重性的残疾。临床强调早期干预、功能训练、综合治疗和全面康复。Vojta和Baboth的神经生理学疗法是借助于小儿脑神经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可塑性强这一特点,以正确的手法抑制异常的姿势与运动模式,协助产生正常的反应,通过反复的刺激和训练使其逐步发展正常的运动模式,是现代康复中治疗小儿脑瘫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文献表明[4,5],小脑与大脑皮质之间存在着往返的纤维联系,电刺激小脑或小脑顶核后,缺血区局部脑血流增加,脑循环改善,脑电图复原,脑损害减轻,这种改善属于小脑的神经网络的神经源性适应性保护作用机制。Galea等[5]研究电刺激小脑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mRNA表达降低及iNos蛋白降低,致长时间合成一氧化氮对细胞产生细胞毒的作用减轻,从而使脑功能有所改善。Davis[6]报道600例脑瘫病人中,90%接受了电刺激小脑治疗,其中85%痉挛性脑瘫病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包括流涎、语言、情绪、呼吸、姿势、步态、关节的活动范围及运动能力等。本文采用电刺激小脑,配合Vojta、Bobath的神经生理学疗法和功能训练,结果优于采用神经生理学疗法的康复组(GMFM)评分结果比较(P<0.01),从临床角度似乎说明电刺激有减轻脑瘫儿童的脑损害,改善其脑功能的作用。提示作为脑瘫小儿康复的一种手段应当是可行的。本文对照组疗效较差,与电刺激组比较有显著或非常显著差异(P<0.05 ,P<0.01),与康复组比较有显著差异(GMFM评分法P<0.05),推测虽然治疗师每日执行了30min手法并指导了家长,然而家庭康复模式的家长培训仍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下册)[S]。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29-132。 [2]:马若飞。小儿脑瘫的治疗和评估标准的探讨[J]。现代康复,1999,3(2):176。 [3]:RUSSELL DL ,EOSWNBAUM PL , CADMAN DT , et al. The 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a mean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physical therapy [J],Dev Med Child Neurol ,1989,31(3):341-352。 [4]:GALEA E,GLICKSTEIN SB ,FEINSTEIN DL ,et al stimulation of cerrebellar fastigial nucleus inhibits interleukin-1,beta-induced cerebrovascular inflammation[J]. Am J Physiol 1998,375:H2053-2063. [5]:LEA E GOL ANOV EV,FEINSTEIN DL ,et al .Cerebellar stimulation reduces inducible nitriec oxide synthase expression and protects brain from ischemia[J],Am J [6]:DAVIS R,Cerebellar stimulation for cerebral palsy spasticity function ,and seizures[J],Arch Med Res ,200,31(3):290-299. 作者:禹德辉 作者单位:450100 河南荥阳,荥阳市妇幼保健院 【摘要】 目的 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对脑损伤患儿的康复作用和影响。方法 小脑电治疗组:采用小脑电刺激治疗加神经生理学,进行康复训练对照:执行神经疗法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执行神经生理学疗法进行康复训练,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 小脑顶电刺激组效果较为理想。结论 小脑顶电刺激可作为脑损伤康复的较好手段之一。 【关键词】 小脑顶核电刺激 脑损伤 康复训练 以往,人们一致认为小脑只有运动功能,如维持身体平衡、调解肌张力和协调运动等。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小脑是有非运动功能,如认知及语言功能。近20年来,许多研究者注意到小脑顶核在脑血流量调节中占重要地位,小脑顶核电刺激可增加缺血局部大脑血流量,直接诱导病灶区脑细胞表达-生长相关蛋白,提高神经细胞可塑性,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效果,对小儿的脑损伤有防治作用。 脑瘫是一种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各种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常伴随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视听障碍等,一般不能治愈。临床强调早发现、早治疗,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和减轻残疾,提高生活质量。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例脑损伤患儿利用小脑电刺激治疗和神经细胞疗法治疗的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病例均为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本院康复训练室脑损伤患儿,小脑电刺激治疗组20例,男14例,女6例,年龄3个月至2岁,其中痉挛型脑瘫6例,迟缓型4例,其余为轻度以上障碍,轻度智力低下4例;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2个月至1.5岁,其中痉挛型5例,迟缓型3例,共济失调1例,其余为轻度障碍。 1.2 治疗方法 (1)小脑电刺激治疗组在对照治组疗外增加小脑电刺激治疗,采用脑循环治疗仪,主电板置于双耳后乳突处,选用模式4,频率181~198,强度65%~95%,每天1次,30 min/次,连续25天/疗程,连续3个月。(2)对照组进行康复功能训练(主要为Bobath和Vojta法等神经生理学疗法)智力训练,低频脉冲电治疗,中频电疗、水疗等,每天由治疗师康复训练1次,此外指导家属家庭功能训练,连续3个月。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评估采用盲法干预实施者及评估者均为专业训练人员,由专人负责,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和丹佛发展筛查测验表对治疗当天和治疗1月后各评价1次。显效:患儿大运动、精粗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及社交行为明显改善,与同龄人正常标准相近、有效:经治疗后有所好转,但仍低于正常标准;无效:治疗后无变化。 2.2 两组评价结果 小脑电刺激治疗组显效5例,好转14例,无效1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显效3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两组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和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和反应,均未发现明显变化,除个别患儿在刚接受治疗时哭吵外,绝大多数患儿能耐受电极处局部轻刺激感,治疗中无不良事件发生。 3 讨论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1个月内发育期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综合征,基本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纤维化,导致大脑传导功能失常。康复治疗可促进脑细胞功能重建的理论基础是中枢神经可塑性理论,其机制为外周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诱发潜伏道路和使突触启用。以正确的手法抑制异常与运动模式,协助产生正常反应,通过反复刺激和训练使其逐步发展正常运动模式,电刺激小脑顶核后缺血性局部脑血流增加,脑循环改善,从临床角度说明小脑电刺激有减轻脑瘫儿童脑损害,改善脑功能的作用,提示其作为脑瘫儿康复的一种手段,应当是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