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旭 易斌   应用选择性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SPR)治疗痉挛型脑瘫已有近10年时间,总例数达6000多。该手术对解痉有肯定的疗效,大多数患者术后的运动功能明显提高。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影响患者术后运动功能恢复因素主要有:1、肌张力改善情况;2、关节畸形及程度;3、术后康复质量。术后肌力的提高是康复的重点和难点。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从1998年开始使用肌兴奋仪对部分术后肌力较差的患者进行治疗,并与未使用这种方法治疗的儿童进行比较。 1、临床资料  1998年8月-2000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者共426例,符合下列条件的有63例,其中男性38,女性25例,年龄3-10岁,平均5.7岁。接受肌兴奋仪治疗的27例患者作为治疗组。未接受肌兴奋仪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病例选取条件:1、年龄3-10岁;2、痉挛型脑瘫;3、智力基本正常;4、痉挛范围为:存在髋、膝、踝部肌痉挛;5、肌张力3-4级;6、无明显关节畸形或畸形程度较轻;7、术前在别人帮助下可以站立,不能独立站立或行走。 2、方法  术后两组均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接受SPR术后的第3天开始使用肌兴奋仪,住院治疗10天左右,每天3-4次,每次20-30min,主要选取对站立、行走影响较大且肌力明显不足的肌肉,如臀大肌、内收肌、髂腰肌、股四头肌、腘绳肌、骶棘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胫前肌、腓肠肌、腓骨肌等。在术后第3天记录主要肌肉的肌力,出院前再记录相应肌肉的肌力。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电话回访两组患者,了解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治疗组的27例患者均购买肌兴奋仪,并在住院其间接受使用培训。医生还为使用仪器治疗的患者制定术后3个月的治疗计划。对两组术后第3天至出院前肌力的变化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运动功能进行统计分析。 3、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平均肌力3.2级,住院治疗10天,出院时平均达3.8级。对照治疗术后平均肌力3.3级,出院时平均3.4级。住院治疗情况见表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术后第3天至出院前的肌力变化情况 肌力改善 治疗组 对照组 肌力提高1级以上 5 0 肌力提高0.5-1级 8 2 肌力提高0.5级以下 10 12 肌力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4 22 合计 27 36  注:两组相比,经X2检验,P<0.05。  术后3个月时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见表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时儿童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见表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4、讨论  20世纪60年代初期,功能性电刺激用于肌肉功能恢复的治疗。通过多年实践,它在弛缓性瘫痪的运动功能康复方面的疗效已得到证实。功能性电刺激具有以下作用:1、神经元受到刺激,引起肌肉收缩;2、电刺激可降低肌肉痉挛;3、改善中枢神经对运动功能的控制能力。脑瘫患者大多表现为痉挛性中枢性瘫患,存在完好的反射通路,为电刺激治疗提供了条件。  表2 3个月时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 运动功能状态 治疗组 对照组 独立行走>=50m 4 1 独立行走<50m 5 3 独自站立介助行走 11 7 介助站立介助程度下降 7 14 无明显变化 0 11 合计 27 36   注:经X2检验,P<0.05。  表3 6个月时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情况 运动功能状态 治疗组 对照组 独立行走>50m 9 3 独立行走<50m 7 6 独自站立,在他人帮助下可行走 8 11 在他人帮助下可站立 2 13 无明显变化 1 3 合计 27 36   注:经X2检验,P<0.05。  近年来,SPR手术应用于临床,有效地缓解了脑瘫患者的肌肉痉挛。解除痉挛后,肌力差的问题就表现出来了。我们认为,大多数脑瘫患者的肌痉挛以屈肌痉挛为特点,屈肌长期处于痉挛状态,肌肉主动运动不足,造成肌力差。同时,由于拮抗肌痉挛使伸肌长期处于被动伸拉状态,肌肉主动运动不足,造成肌力差。也就是说,患者肌力不足是在手术前就存在的,但被肌痉挛掩盖,当然要除外个别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低张力性肌无力。解决肌力问题的关键是增加肌肉的主动运动训练(物理疗法),尤其对于肌力低于3级的肌肉。由于主动运动无法完成,也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康复。使用肌兴奋仪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1年的观察,肌兴奋仪对患者术后肌力的快速提高及运动功能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较好地解决了脑瘫患者肌力差的问题,为SPR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提供了有力的保障。